“四帶”
帶著使命循足跡
帶著問題摸實情
帶著真情優服務
帶著責任促發展
本報泉州訊 (通訊員 李澤瀾 陳建軍)主題教育開展以來,福建省泉州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,大力傳承弘揚“四下基層”優良傳統,采取“四帶”方式,引導廣大黨員大興調查研究之風,著力察實情、解難題、促發展、見實效。
帶著使命循足跡,在一線感悟思想偉力。注重發揮“晉江經驗”發源地優勢,組織開展“沿著總書記的泉州足跡”專題調研,引導黨員循跡溯源學思想促踐行。深學細悟明方向,策劃城市發展、文化傳承、遺產保護、鄉村振興、基層黨建等7個專題,由市領導帶隊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循跡調研。開發“晉江經驗”的時代價值和實踐意義等10門特色學習課程,精選10個特色現場教學點,引導廣大黨員開展沉浸式學習。宣講宣傳聚民心,組建村支書導師團、農民講師團158支,把黨的創新理論送到千家萬戶。對標落實促踐行,梳理細化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、對泉州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165項,實行月跟蹤、季分析、定期“回頭看”,清單化、項目化管理推進落實落地。掛牌運營泉州民營經濟研究院,設立“泉州企業家日”,勇當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主力軍。
帶著問題摸實情,在一線找準破題良策。建立“群眾點題、部門答題、社會評價”機制,引導廣大黨員把情況摸清、把癥結找準、把對策提實。聚焦重點選好題,明確14個調研方向,市四套班子成員牽頭18個重點課題,帶動各地各單位確定調研課題996個。線上線下匯民智,推行在職黨員“回家日”制度,組織黨員街巷長、樓棟長、紅色網格員下沉社區或網格聽民聲、訪民情;開展“我為泉州高質量發展獻策”“我為強市惠民建言”線上大調研,梳理10類群眾反映最集中、涉及面廣的急難愁盼問題。綜合施策解難題,建立調研問題清單、解決措施清單、成果轉化清單“三張清單”,分領域召開調研成果交流會,抓好典型案例解剖,實行領導包保、首接首辦責任制等抓好整改,切實將調研成果轉化為工作成果。
帶著真情優服務,在一線踐行為民初心。持續深化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,組織開展居民群眾服務需求專項調研,成立工作專班、強化要素保障,推動黨群服務中心提檔升級,高標準建設514個集老有所養、幼有所育、病有所醫、食有所安、居有所樂、事有所辦6項服務功能的“黨建+”鄰里中心,打造“一刻鐘”便民利民惠民生活服務圈?;萜蠓铡八膫€到”,堅持“不叫不到、隨叫隨到、說到做到、服務周到”服務理念, 實行領導干部掛鉤重點企業制度,深化“萬名干部進萬企、一企一策促發展”活動,選派2828名干部擔任駐企服務員,實現1.1萬家重點企業上門全覆蓋。建立市縣鄉三級政企“早午晚餐會”機制,完善“12345”企業服務專線,對企業問題和需求,專人專班對接跟進落實。政務服務“碼上辦”,優化升級“泉服務”掌上便民服務平臺,建設投用政務便民服務平臺、公共數據開發平臺,全市“一網通辦”比例達85%,“一趟不用跑”比例達92%。上線推廣“政策找企”服務,壓縮“即申即享”申兌流程,梳理“免申即享”項目131個,今年以來全市兌現惠企資金20.8億元。
帶著責任促發展,在一線彰顯擔當作為。常態化現場辦公,市級領導干部每季度至少1次、縣級領導干部每月至少1次到基層一線現場辦公,集中研究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。開展“輕騎兵”“大篷車”下一線走基層行動,解決企業難題5.1萬個、職工困難1.1萬件。市級領導干部每人掛鉤聯系1個縣(市、區)、結對幫扶1個村(社區),建立1個基層黨支部工作聯系點,掛鉤1個企業(項目),市直機關“一對一”精準結對幫扶黨建薄弱、經濟落后、風險突出的10個鄉鎮和48個村(社區),每個村建立2-3個幫扶項目。把深化“四下基層”工作納入重點工作調度內容,建立健全定期調度機制,每季度聽取一次匯報、印發一份情況通報、開展一次專項督查,通過督人、督事、督查相結合,營造調研解難題、調度抓落實的濃厚氛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