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實驗室里,唐世彪正和團隊人員緊盯著電腦屏幕,調試設備參數。
2000年,唐世彪與合肥結緣,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就讀本科。在中國科大創新氛圍的耳濡目染下,他的心里悄悄種下科技報國信念的“種子”。2009年博士畢業后,唐世彪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還是“無人區”的量子科技產業化事業中。如今,他已是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、副總工程師。
“現在回想起來,非常慶幸當初的選擇,也更加堅定科技報國的信念?!碧剖辣敫嬖V記者,當時,國外已有學者、企業開始探索量子通信技術的實際應用,我國也亟須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技術。選擇投身量子事業,助力百年量子物理在新世紀持續改造世界,實現技術革命,令人心潮澎湃。
核心技術“從0到1”的探索中,布滿暗礁險灘?!霸趪芰孔映闪⒅?,量子產業可以說是‘無人區’,很多時候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,面臨著核心器件小型化、元器件短缺等技術難題?!碧剖辣虢榻B,在研制高速量子密鑰分發(QKD)設備時,其中的重要元器件——單光子探測器需要從國外進口,且需要液氦這一稀缺資源維持運轉。
幾經周折,國盾量子獲得了超導單光子探測器。同時,經過協調,企業獲準使用“科學島”上的液氦進行設備研發。
“一個液氦杜瓦瓶只能使用一周,在一周時間里我和團隊成員連軸轉,吃住都在實驗室,爭分奪秒做技術攻關驗證?!碧剖辣牖貞?,那段時間只在補充液氦期間休息兩天,如此往復大概2個月,終于完成第一代高速量子密鑰分發(QKD)設備原型機研發。
之后,唐世彪帶領團隊用了4年時間,實現單光子探測核心器件及制冷工藝的全面國產化。又用了3年時間,將單光子探測器體積整整縮小40倍以上,性能遠超國外進口器件,可靠性、成本、體積也大幅領先。
10余年量子領域“無人區”探索,唐世彪始終在技術攻關和設備研制的第一線,先后主持完成了該公司4代量子通信產品的研發,牽頭首款城域量子通信產品研發,完成“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試驗示范網的產品開發和建設”;牽頭完成核心的遠距離量子通信技術突破;完成國際首款小型化量子通信產品,助力我國量子通信技術實現從“跟跑”到“領跑”……
近年來,唐世彪先后榮獲2022年度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、2020年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業創新獎一等獎、第五屆安徽省專利金獎等。
“推動量子信息技術走出實驗室,服務國家安全、經濟社會發展,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,也是我們的榮幸,即使有挑戰、有風險也要勇往直前?!碧剖辣胝f,未來,將深耕量子技術產業領域,不斷研發創新,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,推動產品小型化、芯片化、集成化。(安徽日報記者 鹿嘉惠)